指標
監視器與電視的區別
監視器在功能上要比電視機簡單但在性能上,卻要求比電視機要求高,其主要區別反映在三個“度”。
圖像清晰度
由于傳統的電視機接收的是電視臺發射出來的射頻信號,這一信號對應的視頻圖像帶寬通常小于6M,因而電視機的清晰度通常大于400線,要求監視器具有較高的圖像清晰度,故專業監視器在通道電路上比起傳統電視機而言應具備帶寬補償和提升電路,使之通頻帶更寬,圖像清晰度更高。
色彩還原度
如果說清晰度主要是由視頻通道的幅頻特性決定的話,還原度則主要由監視器中有紅(R)、綠(G)、藍(B)三基色的色度信號和亮度信號的相位所決定。由于監視器所觀察的通常為靜態圖像,因而對監視器色彩還原度的要求比電視機更高,故專業監視器的視放通道在亮度、色度處理和R、G、B處理上應具備精確的補償電路和延遲電路,以確保亮/色信號和R、G、B信號的相位同步。
液晶監視器的色彩一直都讓人關注,很多廠商都提出了16.2M及16.7M這兩個標準,這兩個標準能夠直觀的反應出液晶監視器的色彩還原能力。如果對液晶監視器色彩要求比較嚴格的話,具備16.7M的產品才是最佳的選擇。
整機穩定度
監視器在構成閉路監控系統時,通常需要每天24小時,每年365天連續無間斷的通電使用(而電視機通常每天僅工作幾小時),并且某些監視器的應用環境可能較為惡劣,這就要求監視器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更高。與電視機相比而言,在設計上,監視器的電流、功耗、溫度及抗電干擾、電沖擊的能力和裕度以及平均無故障使用時間均要遠大于電視機,同時監視器還必須使用全屏蔽金屬外殼確保電磁兼容和干擾性能;在元器件的選型上,監視器使用的元器件的耐壓、電流、溫度、濕度等各方面特性都要高于電視機使用的元器件;而在安裝、調試尤其是元器件和整機老化的工藝要求上,監視器的要求也更高,電視機制造時整機老化通常是在流水線上常溫通電8小時左右,而監視器的整機老化則需要在高溫、高濕密閉環境的老化流水線上通電老化24小時以上,以確保整機的穩定性。
由上面的分析可見,如果使用電視機作為監控系統的終端監視器,除了可能感覺到圖像較為模糊(清晰度較低、色彩還原度較差)之外,電視機使用的元器件也不適合無間斷連續使用的要求。如果強行使用電視機作為監視器。輕則易于產生故障,嚴重時可能會由于電視機的工作溫度過高而引起意外事故。
CRT與LCD監視器的區別
使用陰極射線顯像管(CRT)的彩色監視器和使用液晶顯示屏(LCD)的彩色監視器在圖像重現原理上是有區別的,前者采用磁偏轉驅動實現行場掃描的方式(也稱模擬驅動方式),而后者采用點陣驅動的方式(也稱數字驅動方式)。因而前者往往使用電視線來定義其清晰度,而后者則通過像素數來定義其分辨率。 CRT監視器的清晰度主要由監視器的通道帶寬窄和顯像管的點距以及會聚誤差決定,而后者則由所使用LCD屏的像素數決定。CRT監視器具有價格低廉、亮度高、視角寬、使用壽命較高的優點,而LCD監視器則有體積小(平板形)、重量輕、圖像無閃動無輻射的優點,但是LCD監視器的主要缺點是造價高、視角窄(側面觀看時圖像變暗、彩色飄移甚者出現反色)、使用壽命短(通常LCD屏幕在燒機5000小時之后其亮度下降為正常亮度的60%以下,但CRT的平均壽命可達 3萬小時以上)等缺點。
可視面積
在購買液晶監視器的時候,最先考慮的就是“面子”大小。對于液晶監視器來說,其面板的大小就是可視面積的大小,這一點與CRT監視器有些不同。同樣參數規格的監視器,LCD要比CRT的可視面積更大一些,一般15英寸LCD相當于17英寸CRT,17英寸LCD相當于19英寸CRT,而19英寸LCD相當于21英寸CRT。液晶監視器有20英寸、32英寸和40英寸三種尺寸,其中20英寸為4:3的顯示模式;32與40英寸為16:9顯示模式。
響應時間
液晶監視器最大賣點就是不斷提升的響應時間,從最開始的25ms到如今的灰階4ms,速度提升之快讓人驚嘆不已。響應時間決定了監視器每秒所能顯示的畫面幀數,通常當畫面顯示速度超過每秒25幀時,人眼會將快速變換的畫面視為連續畫面。在高速球運轉,畫面高速切換/移動時,要達到最佳的顯示效果,需要畫面顯示速度在每秒60幀以上,響應時間為16ms以上才能滿足要求,也就是說,響應時間越小,快速變化的畫面所顯示的效果越好市場上主流液晶監視器的響應時間是8ms,性價比也相當高,高達每秒125幀的顯示速度,可與CRT監視器相媲美。對于沒有過高要求的消費者來數說,12ms、16ms產品也是很好的選擇,常規的定點攝像機,低速球攝像機圖像顯視也完全可以滿足。
對比度
液晶是一種介于液體和晶體之間的物質,本身并不能發光,因此背光的亮度決定了它的亮度。一般來說,液晶監視器的亮度越高,顯示的色彩就越鮮艷,現實效果也就越好。液晶監視器中表示亮度的單位為cd/m2(流明),普通液晶監視器的亮度為250cd/m2。如果亮度過低,顯示出來的顏色會偏暗,看久了就會覺得非常疲勞。對比度是亮度的比值,也就是在暗室中,白色畫面下的亮度除以黑色畫面下的亮度。因此白色越亮、黑色越暗,對比度就越高,顯示的畫面就越清晰亮麗,色彩的層次感就越強。一般液晶監視器的對比度為300:1,一些較好的可達到400:1以上,而傳統的CRT監視器可達到500:1。如果對比度小于250:1,我們在看屏幕時就會產生模糊感。
對于全天候監控項目,高亮度/高對比度的液晶監視器是最合適的選擇。當然也并不是亮度、對比度越高就越好,長時間觀看高亮度的液晶屏,眼睛同樣很容易疲勞,高亮度的液晶監視器還會造成燈管的過度損耗,影響使用壽命。也正是考慮到諸多原因,權衡兩方面的利弊。
可視角度
由于液晶監視器的光線是透過液晶以接近垂直角度向前射出的,由此我們從其他角度來觀察屏幕的時候,并不會像看CRT監視器那樣可以看得很清楚,而會看到明顯的色彩失真。這就是可視角度大小所造成的。具體來說,可視角度分為水平可視角度和垂直可視角度。在選擇液晶監視器時,應盡量選擇可視角度大的產品。液晶監視器可視角度基本上在140度以上。75°/75°/75°/75°,可視角度為(上/下/左/右): 88°/88°/88°/88°。
面板
除了響應時間、可視角度、色彩還原能力外,壞點、亮點的多少是評判監視器優劣的又一重要標準。壞點分為亮點、暗點及色點,都是指液晶面板上不可修復的物理像素點。液晶屏根據壞點及色純度、可視角度等參數的區別劃分為若干等級:AA級:無任何壞點的LCD屏為AA級;A級:3個壞點以下,其中亮點不超過一個,且亮點不在屏幕中央區內;B級:3個壞點以下,其中亮點不超過二個,且亮點不在屏幕中央區內;C級:壞點超過3個。
清晰度
監視器的清晰度是由監視器視頻通道的帶寬和顯像管的點距和會聚誤差決定的,對于 PAL 信號而言,其通道帶寬與清晰度這件的折算關系為 1M78 線,對 NTSC 制式而言,為 1M56 線;此外,要確保監視器相應的清晰度,監視器使用的顯像管的點距和會聚誤差也必須達到相應的要求,例如對會聚誤差而言:監視器水平清晰度≤水平寬度(mm)/中心會聚誤差(mm)。
必須指出的是,某些廠家在監視器出場時對監視器的清晰度的標稱有夸大行為。實際上對于監視器清晰度的評判一方面可以通過圖像主觀評價判別出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專用儀器----帶多波群圖像的圖像信號發生器的顯示結果判別出來。